中华诗歌三千年(极简,9000字,必收藏)
点击上面“齐说经史集”五个蓝字,关注本公号
首先说明,这里的“诗歌”,是广义的概念,管它楚辞汉赋,唐诗宋词,现代的新月派的诗,朦胧派的诗,都属诗歌的范畴。
1、先秦时代
中国诗歌的开端,或者叫老祖宗,是《诗经》。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,按内容和题材分为《风》《雅》《颂》三个部分,表现手法则有赋、比、兴。这个大家都知道。
《诗经》所收录的诗在距今约2600年—3100年间。
看其中的《蒹葭》诗:
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
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
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。
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央。
……
这家伙3000年下来,现在读起来,
一点没有违和感啊。
我们今天能读懂,能感受到其中的美。如果现在一位中文系的才子,按这样的笔调写首情诗,估计仍是能被接受而且被赞扬的。
再看据说是秦哀公亲作的《无衣》诗:
岂曰无衣?与子同袍。
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,与子同仇!
岂曰无衣?与子同泽。
王于兴师,修我矛戟,与子偕作!
岂曰无衣?与子同裳。
王于兴师,修我甲兵,与子偕行!
秦王的这首《无衣》,就这么几句话,翻来覆去也就那么几个字。但今天读来,义薄云天,气壮山河!
这是秦王专门为秦军出征写的壮行诗,背景涉及到秦、楚、吴三国,牵扯到的名人包括孙子、伍子胥等,不细说。
但3000年下来,你看看,如果按照《无衣》的这个套路写首诗歌出来,作为一家现代企业或组织的歌曲或口号,那也是一点不过时啊。依旧能让人斗志昂扬,热血沸腾。
一句话,3000年下来,《诗经》真金美玉,现在的我们能看,能读,能感受到其中的意蕴。
所谓民族文化的薪火相传,大概如此。
但且慢,诗歌还有另一个套路,叫才子体,骚体。
《诗经》成书大概两三百年后,楚国出了位大才子、政治家叫屈原,就是我们现在过端午节纪念的那位诗人。
他的才华,那叫没边没沿了,连后世的李白、杜甫也是要反复致敬的。
屈原最有名的诗叫《离骚》。且看开头几句:
帝高阳之苗裔兮,朕皇考曰伯庸。
摄提贞于孟陬兮,惟庚寅吾以降。
皇览揆余初度兮,肇锡余以嘉名。
看完开头就歇菜了吧?一句都看不懂啊。
《离骚》几百句看下来,直到最后:
国无人莫我知兮,又何怀乎故都!
既莫足与为美政兮,吾将从彭咸之所居!
这几百句里就没有几句能看懂的。
但公认的,《离骚》全诗运用大量比喻、大量神话传说、大量典故,加上诗人丰富的想象力,形成了结构宏伟,文采绚烂的诗篇。
这是大才子的诗,有学问,有天赋,一般人不但写不出来,想读懂都难。
当时有很多文人模仿屈原写诗,由于屈原是楚国人,那种调调的,便被称为《楚辞》。
而屈原这种大才子的诗体,被称为“骚体”。
据说后世文人骚客中的“骚”,就是这么来的。
与《离骚》的鸿篇巨制相比,《诗经》中的那一首首小诗,更像是民间小调,打油诗,而且,
本来就是如此。
《诗经》与《离骚》,都是民族文化的瑰宝,两条路子而已。
我们的诗歌按这两条路子发展下来,各有千秋。
2、秦汉时代
《诗经》、《离骚》一路往下走,到了“焚书坑儒”的秦朝,当然没什么诗歌可言了。
但起来灭亡秦朝的项羽 、刘邦却搞出了很有意思的诗,影响力很大,流传至今。
话说项羽被韩信困于垓下,穷途末路时,作了《垓下歌》:
力拔山兮气盖世。
时不利兮骓不逝。
骓不逝兮可奈何!
虞兮虞兮奈若何!
到这个时候,这位力拔山河的霸王,未免英雄气短,儿女情长。“虞”,指的是他的虞姬,虞美人。
虞姬当即作出了《和项王歌》:
汉兵已略地,四方楚歌声。大王意气尽,贱妾何聊生!
虞姬的这首诗厉害了。
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一首五言诗。
换句话说也成立,我国最早的五言诗,是由虞姬大美女写出并吟诵的。惊不惊喜?意不意外?
刘邦打败项羽 、一统天下,建立汉朝,当上皇帝后,回老家,就写出了《大风歌》:
大风起兮云飞扬。
威加海内兮归故乡。
安得猛士兮守四方!
这首诗,很可爱。就20多个字,把一个流氓当上皇帝后,回老家时的志得意满写出来了,不掩饰,很原生态;当然,也表现了一个皇帝的心忧天下。
就汉朝来说,西汉和东汉,主流文体是赋,即“汉赋”。
汉赋,从文体上看属于散文,本不在这篇文章的讨论范畴。但它是继承了《楚辞》、《离骚》的传统,是从屈原、宋玉那儿来的。汉初的赋,流行的主要就是所谓的“骚体赋”。所以这里还是要说几句。
汉赋,常用四字句、六字句,在两两对仗和押韵上有严格的规定。整体上来说,遣词造句时极尽铺张,追求富丽堂皇的感觉,而且喜欢用生词僻字,
就是别人看得越费劲越好。
这样一来,“汉赋”就成了才子骚客们的炫技场,而且内容以歌功颂德、阿谀奉承为主,
不见风骨。
汉赋的著名作家包括贾谊、司马相如、扬雄等。
他们的作品就不引了,因为看不下 去。这里,倒是可以引一段曹植的《洛神赋》:
其形也,翩若惊鸿,婉若游龙。荣曜秋菊,华茂春松。远而望之,皎若太阳升朝霞;迫而察之,灼若芙蕖出渌波。秾纤得衷,修短合度。肩若削成,腰如约素。延颈秀项,皓质呈露。芳泽无加,铅华弗御。云髻峨峨,修眉联娟。丹唇外朗,皓齿内鲜,明眸善睐,靥辅承权。瑰姿艳逸,仪静体闲。柔情绰态,媚于语言。奇服旷世,骨像应图。披罗衣之璀粲兮,珥瑶碧之华琚。戴金翠之首饰……
曹植这一段,是描绘大美女洛神的,把人家头发什么样,脖子什么样,腰什么样,穿什么衣服,全写了。
用了最好的词,极尽铺陈华丽。
但可是不要被曹植的这篇《洛神赋》一叶障目了。
曹操、曹丕、曹植父子都是文学高手。关键是到了他们这个时候,他们一改先前的文风,树起了一种文学风骨,叫:
建安风骨。
3、魏晋南北朝
经过了极尽铺陈、以吹捧为主、没有风骨的“汉赋”阶段之后,汉朝终于走到了末年。
东汉的最后一任皇帝是汉献帝,大名鼎鼎,看过《三国演义》的都知道,就是被曹操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的那位“天子”。
汉献帝的年号是“建安”,正是在建安年间,以曹氏三父子,“建安七子”为代表的文人诗人们,一改汉赋的华丽颓靡,创立了一种新的文学叫“建安文学”,树立了一种新的风骨叫“建安风骨”。
冷峻,通透。
“建安文学”、“建安风骨”最著名的代表,当然是曹操。看其《短歌行》:
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!
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慨当以慷,忧思难忘。
何以解忧?唯有杜康。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。
但为君故,沉吟至今。……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。
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。
曹操流传千古的作品还有《龟虽寿》、《苦寒行》、《观沧海》等,就不一一列举了。
看曹操的诗,有回归到《诗经》传统的感觉,不扯犊子,有正事儿。
下面要说说当时的历史,要么讲诗也不好讲。
曹操之后,司马懿、司马师、司马昭、司马炎祖孙三代,一方面厚黑,另一方面也确实有才略。所以到了司马炎,终于篡了曹魏,伐蜀灭吴,建立了大一统的晋。
但司马氏积三代厚黑之力建的这个晋,从灭吴的时候开始算,只37年,就又亡了国,史称西晋。
而且这不是一般意义的亡国,是“五胡乱华”,差一点把华夏文明也亡了。西晋灭亡后,匈奴、鲜卑、羯、羌、氐五个民族在北方先后建立了几十个国家,比较知名的有十六国。
那百年间,“中原陆沉”、“中原沦陷”,各国互相杀伐,北方大地直如人间炼狱,个别地方族种都换了好几遍。
是中国历史上的大黑暗时代。
幸好,中华幅员辽阔,有长江天险,有江南,有岭南。
从西晋末年大乱开始,大批中原士族、缙绅、士大夫及庶民百姓南逃,渡淮河、长江而居,中原文明也随之南渡,史称“衣冠南渡”。
南渡的北方士族,团结江东豪强,协助司马氏后人建立了东晋,定都南京。但东晋的几代皇帝也都窝囊,基本是
当皇帝却都当出了做孙子的感觉。
因此几代之后,东晋亡于野心勃勃的刘裕之手,司马氏政权彻底了结。
刘裕在江南建立了宋,开始了宋、齐、梁、陈的南朝时期,与北朝对峙。史称“南北朝”。
一般认为,南朝的宋、齐、梁、陈,传承着华夏文明的衣钵,是华夏文明的正统。
北朝的北魏、东魏、西魏、北齐、北周,则基本是鲜卑族政权,是民族融合、文明融合。
在诗歌的发展方面,南北朝出现了很有意思的对比。
4、南朝百年风流,不抵一首《木兰辞》
东晋、南朝这边,先是出了个大诗人叫陶渊明的,被称为
田园诗派创始人。江西第一个文学巨匠。
看他最有名的诗之一、《饮酒》系列诗的第五篇:
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
问君何能尔?心远地自偏。
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
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
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
兼具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的 陶渊明,写起田园、喝酒、隐逸来,确实别有境界。
然后南朝这边又出了个叫谢灵运的,名门望族,爷爷是谢玄,母亲则为王羲之的外孙女。
谢灵运依靠着丰厚的家底,生活富足,奴仆众多,喜欢到处游玩、纵情山水,因此他被称为
山水诗派创始人。
但他写的那些诗,如著名的《登池上楼》:
初景革绪风,新阳改故阴。
池塘生春草,园柳变鸣禽。
当时的人说是多好多好,但现在读来读去,却总是
没有感觉。
除了上面这两位,文学方面,被奉为文化正统的南朝,一百多年间出了很多文人、诗人。但他们的文风,基本都是华丽纤巧,内容不接地气,抒发些富贵闲愁。广大群众懒得搭理他们。所以到现在,问南朝有什么诗人,什么作品,没印象。
尤其是北朝一首《木兰辞》,更令南朝一百多年间无数文人和无数作品颜面扫地。
《木兰辞》虽然不知是谁写的,出自民间,但艺术水准极高,人物形象丰满生动。
比如:
万里赴戎机,关山度若飞。
朔气传金柝,寒光照铁衣。
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。
这几句简洁凝练,气势如虹。后来唐朝李白的五言古诗,也不过如此。
诗的最后,写得像电影的大团圆结局:
爷娘闻女来,出郭相扶将;
阿姊闻妹来,当户理红妆;
小弟闻姊来,磨刀霍霍向猪羊。
……
出门看火伴,火伴皆惊忙:
同行十二年,不知木兰是女郎。
非常有电影的现场感、视觉感。所以花木兰才被多次拍成了电影。好莱坞也拍了。好莱坞先是拍了《花木兰》的动画版,又拍了真人版,刘亦菲、李连杰、巩俐主演的。
这给搞文化艺术的人一个启示:哼哼唧唧的东西,词藻再华丽,技巧再娴熟,组合起来可能是一坨那个。
反映现实的,入骨入肉的文艺,才能赢得人心。
南北朝之后,是隋朝。隋文帝杨坚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被低估的“皇帝”,他儿子杨广则成了“魔鬼大帝”。隋朝只有短短的37年,在文学、诗歌方面几乎毫无建树。
汉高祖刘邦好呆作出了一首《大风歌》。而隋文帝,似乎什么都没有流传。
然后,就来到了大唐,诗的天堂。
5、唐朝
诗的巅峰和繁盛,要等到浩浩大唐。
唐诗,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杰出代表之一。
但要真写到唐诗了,反而觉得没有什么可写了。因为:
唐诗太多,流存至今的就有约5万首,其中的好诗又太多。
再就是,唐代的诗人太多。有男诗人,还有女诗人;按阶段分有初唐诗人,盛唐诗人,晚唐诗人;按风格分有田园诗人,山水诗人,边塞诗人,李白那样的浪漫主义诗人,杜甫那样的现实主义诗人……
还有就是,后来研究唐诗的人太多,而且随便一个可能都比咱研究得深。
所以,只能是随便写写啦。
话说,初唐时,诗人中便产生了“初唐四杰”,
而其中无可争议的头牌是王勃。先看他的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:
城阙辅三秦,风烟望五津。
与君离别意,同是宦游人。
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
无为在歧路,儿女共沾巾。
此诗意境旷达。又充满悲凉之气,已堪称诗中极品。
如果感觉看得不过瘾的话,王勃路过南昌时写的《滕王阁序》,则包你过瘾。由于太长,怕读者受不了,就不全录了,只看下面几句,就足以感受到王勃的天才:
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
渔舟唱晚,响穷彭蠡之滨;
雁阵惊寒,声断衡阳之浦。
比王勃晚出生11年的陈子昂,所留诗文不多,但只一首《登幽州台歌》:
前不见古人,
后不见来者。
念天地之悠悠,
独怆然而涕下。
便足以奠定他在诗坛的崇高地位。
而唐诗的极盛期,要等到盛唐时,就是唐明皇、杨贵妃那个时候,要等到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圣”杜甫的出现。
6、唐诗的顶流
话说等到了盛唐时,就是唐明皇、杨贵妃那个时候,被称为“诗仙”、“谪仙人”的李白出场了。且看他一首《侠客行》:
赵客缦胡缨,吴钩霜雪明。银鞍照白马,飒沓如流星。十步杀一人,千里不留行。事了拂衣去,深藏身与名。
……
这首诗的风格,正是李白的风格,有侠气、仙气。
又如他写的《蜀道难》。既然题目都说了是“难”了,那应该很难吧?但在李白的笔下,一个“难”字,也带着排山倒海的气势:
噫吁嚱,危乎高哉!
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!
蚕丛及鱼凫,开国何茫然!
尔来四万八千岁,不与秦塞通人烟。
西当太白有鸟道,可以横绝峨眉巅。
……
当然李白也会写拍马屁的诗,尤其是拍美女马屁的诗。如《清平调》:
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。
若非群玉山头见,会向瑶台月下逢。
此诗明咏牡丹,实捧杨贵妃。此诗一出,把杨贵妃滋得不要不要的。
然后就有了“贵妃捧砚”、“力士脱靴”,那是李白的高光时刻。
李白有个好基友,叫杜甫,被尊称为“诗圣”的。至于“诗仙”的诗更高,还是“诗圣”的诗更高,
这个是一千多年的悬案,看各自喜欢而已。
两人完全是两种风格,不好比。
李白是充满仙气、侠气的浪漫主义大师;
杜甫则是关注民生,关注现实的现实主义大师。
因为杜甫碰上了安史之乱。
杜甫反映现实的诗如“三吏”、“三别”,大家是知道了的。
他也能写大气纵横的诗,如《登高》:
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。
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
……
但这么一首大气的诗让他一写吧,也总是充满了悲凉。风格使然也!
从杜甫诗下的苦难,可见到安史之乱对唐朝的伤害。
安史之乱后,所谓的盛唐也就一去不复返了。
多年以后,山东有一个不是诗人的人,因为考秀才考不上,写出了一首名诗《不第后赋菊》,意思是考试没有及第就咏一下菊花,发泄一下。因此此诗又名《咏菊》:
待到秋来九月八,
我花开后百花杀。
冲天香阵透长安,
满城尽带黄金甲。
神奇的是,这诗仿佛是个预言,最后竟然成真了。黄巢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流寇,在他的冲击下,一度强盛的大唐,也就差不多结束了。
前面说过,唐朝的好诗人太多,好诗太多,研究的人太多,根本没法评。
最后,向另两位一流诗人致个敬。
李商隐的《锦瑟》:
锦瑟无端五十弦,一弦一柱思华年。
庄生晓梦迷蝴蝶,望帝春心托杜鹃。
沧海月明珠有泪,蓝田日暖玉生烟。
此情可待成追忆,只是当时已惘然。
王维的《相思》:
红豆生南国,春来发几枝。
愿君多采撷,此物最相思。
7、宋词的顶流
唐朝灭亡后,中国进入了另一个大分裂时期——五代十国。自然也谈不上什么优秀的诗词了。
但,南方十国中的南唐,都城是南京,算得是一个大国,最后被宋朝灭亡。南唐的最后一个皇帝李煜,选择了降宋。
这个李后主大名鼎鼎。或者说,即使不知这个人,他的诗词总是会几句。且看《虞美人》
:
春花秋月何时了?往事知多少。
小楼昨夜又东风,
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。
雕栏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。
问君能有几多愁?
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
据多部野史记载,李煜投降后,他至爱的皇后小周后,经常被宋朝皇帝叫进宫去玩耍。他正是在上面这首词里稍微表示了下哀怨,就被人家弄死了。
李煜在诗词方面的造诣,登峰造极,是最顶级的那种,堪称词帝。既然降了宋,他的词也就归入宋词了。
宋词整体上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。
李煜这种风格,当然是婉约派的。
但北宋随即就出了个苏东坡,盖过了李煜的光茫。像苏东坡这样天才的文学巨匠、旷世的才子,大概只能属于宋朝。
因大苏写了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……”这样许多豪气奔放的词,大家基本是把他归入豪放派。
可他真要婉约起来,那真是比婉约派更婉约的。且看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:
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。
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。
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。
夜来幽梦忽还乡,小轩窗,正梳妆。
相顾无言,惟有泪千行。
料得年年肠断处,明月夜,短松冈。
婉约派正宗的代表人物是柳永和李清照。
柳永应该是长得很帅,又确实有才,便成了当时的“顶流”。所谓“有井水处便有柳词”,那是远远超越了当今的吴某凡那些顶流的。
但这里只说“历史上的第一才女”李清照。看她的《声声慢》:
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。
乍暖还寒时候,最难将息。
三杯两盏淡酒,怎敌他、晚来风急?
雁过也,正伤心,却是旧时相识。
……
这个调调,太婉约了,一般人看了、听了受不了。所以还是说豪放派吧。
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东坡和辛弃疾。
但要论最豪放派的词,感觉还是岳飞的《满江红》:
怒发冲冠,凭栏处、潇潇雨歇。
抬望眼,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。
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。
莫等闲,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!
靖康耻,犹未雪。臣子恨,何时灭!
驾长车,踏破贺兰山缺。
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。
待从头、收拾旧山河,朝天阙。
最后,以“大宋第一古惑仔”、“历史上最能打的文人”辛弃疾的一首代表作代表豪放派。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:
千古江山,英雄无觅,孙仲谋处。
舞榭歌台,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。
斜阳草树,寻常巷陌,人道寄奴曾住。
想当年,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。
元嘉草草,封狼居胥,赢得仓皇北顾。
四十三年,望中犹记,烽火扬州路。
可堪回首,佛狸祠下,一片神鸦社鼓。
凭谁问,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
8、元、明、清有什么好说的?
宋朝之后,仍有人写诗词,只是阵势上不如唐诗宋词了。
看元朝马致远的《天净沙·秋思》
枯藤老树昏鸦,
小桥流水人家,
古道西风瘦马。
夕阳西下,
断肠人在天涯。
上面这首小令,5句,28个字,所营造出的意境,却有穿越千年,摧肝断肠的效果。
作者马致远与关汉卿、郑光祖等同为元曲四大家,是元代时的大戏剧家、散曲家。
元朝没有了唐诗宋词的气象,但有元曲、戏剧。
到了明清,大家主说的都是明清小说了。
明朝的小说像《三国演义》、《水浒传》、《西游记》、《金瓶梅》……当然也有诗词。如杨慎的《临江仙》:
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
是非成败转头空。
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。
白发渔樵江渚上,惯看秋月春风。
一壶浊酒喜相逢。
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。
这么好的文字,能传播开来,靠的是小说《三国演义》,和电视连续剧《三国演义》。
清朝的小说是《红楼梦》,镇得住场,所以不能说清朝没文化。
《红楼梦》中的诗词有很多精品,甚至连呆霸王薛蟠吟的诗,也是精品。
但就诗词来讲,由于文字狱之故,清朝的诗词是没有什么好流传的。
作为对文字狱的一种对冲,清朝最有名的诗,可能是龚自珍的这首《己亥杂诗》:
九州生气恃风雷,万马齐喑究可哀。
我劝天公重抖擞,不拘一格降人材。
清朝文字狱最厉害的时候是乾隆皇帝时。乾隆皇帝不喜欢别人写诗写词,写了就可能被他抓住把柄抄家灭族。
但他自己可是狠着劲地写诗啊,胡写海写,很勤奋很认真的写,
一生写了2万多首诗,换句话说,他一个人写了半个唐朝的诗。
但没有一首在艺术上得以流传的。
如果后来有人提及乾隆皇帝的诗,那是当笑话讲的。
到了晚清的曾国藩、左宗棠、李鸿章时,这几个大儒,已基本不写诗,也不写词了。但写联。有很多精品流传甚广。
如曾国藩的:
千秋邈矣独留我,百战归来再读书。
和
养活一团春意思,撑起两根穷骨头
左宗棠的:
发上等愿,结中等缘,享下等福;
择高处立,就平处坐,向宽处行。
和
知人之明,谋国之忠,自愧不如元辅;
同心若金,攻错若石,相期无负平生。
李鸿章的:
享清福不在为官,只要囊有钱,仓有粟,腹有诗书,便是山中宰相;
祈寿年无须服药,但愿身无病,心无忧,门无债主,就是地上神仙。
和
受尽天下百官气,养就胸中一段春。
9、我们时代的诗词
清明灭亡后,20世纪,进入现代,进入我们的诗词时代。
20世纪初那二三十年,是诗的喷发期。
鲁迅古文底子好,敢伸手写古诗,水准很高。他至少有两首诗读来是非常有感的:
《自嘲》
运交华盖欲何求,未敢翻身已碰头。
破帽遮颜过闹市,漏船载酒泛中流。
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。
躲进小楼成一统,管他冬夏与春秋。
《惯于长夜过春时》
惯于长夜过春时,挈妇将雏鬓有丝。
梦里依稀慈母泪,城头变幻大王旗。
忍看朋辈成新鬼,怒向刀丛觅小诗。
吟罢低眉无写处,月光如水照缁衣。
胡适,虽然是国学大师,但毕竟是美国留学背景,估计在古诗词的功夫上不过关,所以他坚决做“白话文的先锋”,基本只写现代诗,比如:
《希望》
我从山中来,带得兰花草,种在小园中,希望开花好。
一日望三回,望到花时过,急坏种花人,苞也无一个。
眼见秋天到,移花供在家,明年春风回,祝汝满盆花。
作为国学大师,胡适本是非常有资格写古诗的。但所谓行家伸伸手,便知有没有,在与鲁迅对标的情况下,古诗这东西,我猜,
他是不敢写。
另一位大才子郭沫若,写了创作诗集《女神》。其中的名篇如《凤凰涅槃》、《女神之再生》、《炉中煤》、《日出》、《笔立山头展望》、《地球,我的母亲!》、《天狗》、《立在地球边上放号》等……在诗歌形式上,那真是突破了旧格局的束缚,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,为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。所以,
郭大才子后来的地位,绝非凭空而来。
相对于上面三位大师,“新月派”的诗更为大众喜闻乐见。此派诗旗帜人物是徐志摩。看徐志摩的《再别康桥》:
轻轻的我走了,
正如我轻轻的来;
我轻轻的招手,
作别西天的云彩。
那河畔的金柳,
是夕阳中的新娘;
波光里的艳影,
在我的心头荡漾。
……
“新月派”的代表人物还有闻一多、梁实秋等,似乎还应加上大才女林徽音。林徽音为人所熟知的标签是:
你就是那人间四月天。
…………
时间倏忽就到了20世纪80年代,又一个诗的黄金年代。其中的标志性诗派叫“朦胧诗”。不多说,直接上三位代表诗人的代表作:
《回答》北岛
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,
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,
看吧,在那镀金的天空中,
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。
冰川纪过去了,
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?
好望角发现了,
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?
我来到这个世界上,
只带着纸、绳索和身影,
为了在审判前,
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。
告诉你吧,世界
我--不--相--信!
……
《致橡树》 舒婷
我如果爱你——
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,
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;
我如果爱你——
绝不学痴情的鸟儿,
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;
也不止像泉源,
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;
也不止像险峰,增加你的高度,衬托你的威仪。
甚至日光。
甚至春雨。
不,这些都还不够!
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,
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。
……
《相信未来》 食指
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
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
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
用美丽的雪花写下:相信未来
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
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
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
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:相信未来
……
朦胧诗之后呢,好像没有之后了。朦胧诗之后还有诗吗?
或者说,现在还有诗吗?
相关文章,点击阅读:
纪念金庸先生去世三周年:重发《金庸大师的功与罪》
全天下最会写文章的那四个人,最后都怎么样了?